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重要考点梳理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前重要考点梳理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考点 1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2)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国情。
(4)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
考点 2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考点 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中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
(2)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半封建性。
(3)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端不平衡,中国人民经济上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世界罕见。
考点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 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考点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1)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3)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4)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考点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也称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考点 5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
(1)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3)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4)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考点 6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产生了重大的世界影响。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考点 1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发挥农民积极分子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引导农民逐步摆脱小农私有制,走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道路。到 1956 年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考点 2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考点 3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积极影响。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考点 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考点 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考点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考点 2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考点 3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因☆☆☆☆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定,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得出的科学判断,是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考点 4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1)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
考点 5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考点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考点 1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考点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
(1)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考点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
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考点 1 中国梦实现的途径☆☆☆☆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
(5)实现中国梦必须实干。
(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
(7)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考点 1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2)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4)坚持依法治国,就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考点 2 爱国统一战线☆☆☆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考点 3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一国两制”是党和国家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国策);
(2)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
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 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4)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
(5)秉持和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
(6)携手同心,共圆民族复兴中国梦。
考点 4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提高就业质量。
(3)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4)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5)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6)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考点 5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主要任务☆☆☆
(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2)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3)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5)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考点 1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1)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3)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4)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5)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6)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考点 2 新时代如何全面从严治党☆☆☆☆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内容。
(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5)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考点 1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1)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2)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3)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这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力量基础。
(4)深入推进练兵备战。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考点 1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
(1)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2)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3)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
(4)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
考点 2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1)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2)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土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3)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4)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考点 3 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坚持和平发展,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2)完善外交布局,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3)参与全球治理,引导国际秩序变革。
(4)推动国际社会,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考点 1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1)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
(2)这是对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3)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考点 2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措施☆☆☆
(1)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3)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