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卷7-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卷七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社会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属于( )
A.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B.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C.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D.道德层面的价值要求
2.人们的理想信念从根本上讲不是一成不变的,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人们会有不同的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
A.思想性B.自发性C.时代性D.多样性
3.邓小平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由此可见,理想信念是()
A.人们的主观意志B.人们的丰富想象C.人生的现实境遇D.人生的精神支柱
4.我们的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因为她拥有辽阔的土地、壮丽的河山、丰富的物产,更因为她拥有世世代代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亿万人民。这段话说明的是( )
A.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
B.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C.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基本政治要求
D.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深层内容
5.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这体现的是中华民族(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D.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6.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祖国还不够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在强国大国的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面对金钱地位的诱惑,不丧失国格人格;面对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不屈膝投降。这是( )
A.民族自尊的体现B.时代精神的体现C历史传统的体现D.风俗习惯的体现
7.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看法和总观点是( )
A.历史观B.自然观C.人生观D.世界观
8.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历史上和现实中出现的人生目的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其中科学、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
A.功利主义的人生目的B.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
C.个人主义的人生目的D.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9.健康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是一个人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备条件。下列选项中,属于不良心理状态的是( )
A.自我评价客观B.适应能力较强C.经常过度焦虑D.情绪偶尔波动
10.为了使个人的交往行为能够引起他人的良好反映,应该正确运用人际交往的方法和艺术。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这种方法和艺术的是( )
A.时刻提防,猜疑他人B.孤傲冷漠,不苟言笑
C.宽容友善,诙谐幽默D.无限拉近人际空间距离
11.人类社会需要道德,也产生和发展了道德。关于道德起源的科学解释是( )
A.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道德是动物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
C.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D.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1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古代先贤主张的“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礼之用,和为贵”等,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
A.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
B.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精神
C.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D.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精神
13.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并决定着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着道德领域的种种道德现象。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以人为本D.为人民服务
1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和倡导的“受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 )
A.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B.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C.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D.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5.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这是职业道德中( )
A.诚实守信的要求B.爱岗敬业的要求C.办事公道的要求D.奉献社会的要求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要求的是( )
A.爱护公物B.遵纪守法C.邻里团结D.服务群众
1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本质要求的是
A.依法治国B.执法为民C.公平正义D.服务大局
18.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部署,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 )
A.多党合作B.党的领导C.以德治国D.人民民主
19.下列选项中,属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是()
A.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B.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D.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20.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其中依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是( )
A.法律事件B.法律行为C.法律责任D.法律后果
21.国家对散见于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同属于某一类的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的立法活动是( )
A.法律修改B.法律清理C.法律编纂D.法律汇编
22.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
A.多党合作制B.社会主义公有制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不同的类别,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属( )
A.人身自由B.社会经济权利C.政治权利和自由D.教育科学文化权利
24.调整平等主体,包括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 )
A.民法B.商法C.经济法D.行政法
25.按照我国《继承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 )
A.父母B.祖父母C.外祖父母D兄弟姐妹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27.简述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2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29.如何理解和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0.简述宪法的特征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联系实际论述追求理想必须艰苦奋斗
32.联系实际论述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33.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卷八
四、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理想信念是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和信念各自的含义。其中,理想是( )
A.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B.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认识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D.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的态度
2.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属于( )
A.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D.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3.人们的理想信念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精神现象。但它又不只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包含着行动意志的复合现象,表现为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
A.多样性和共同性B.思想性和实践性C.时代性和阶级性D.虚幻性和超越性
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B.脱贫致富奔小康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
5.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总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是()
A.在实际行动中为追求理想而奋斗B.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
C.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D.从主观上放弃美好的愿望和想象
6.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是( )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簧多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改革创新B.自强不息C.知荣明耻D.与时俱进
8.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祖国还不够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在强国大国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面对金钱地位的诱惑,不做丧失国格人格的事情;面对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不屈膝投降。这体现的爱国情感是( )
A.民族自豪B.民族自强C.民族自尊D.民族自立
9.在人生观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中,回答“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是( )
A.人生目的B.人生境遇C.人生价值D.人生态度
10.任何人要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都应该协调好人与自然、自我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下列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个人完全被动地由社会决定
B.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
C.个人只能适应社会而不能改造社会
D.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11.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对社会生活的调节,区别于政治、法律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地方在于( )
A.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相对狭窄
B.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强制性的
C.道德是由国家机关制定并保障实施的
D.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
12.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并决定着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着道德领域的种种现象。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以人为本D.为人民服务
13.一般而言,人们的生活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的是( )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活动方式的单一性
C.活动内容的隐秘性D.活动空间的封闭性
14.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道德规范要求。其中,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 )
A.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B.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
C.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家庭公德
D.人们在网络生活中应该遵守的网络道德
15.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品德的养成上。个人品德是( )
A.个人性格中先天固有的道德因素
B.社会上实际存在着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规范
C.个人在一两次道德行为中偶尔表现出来的内心状态、心理特征
D.个人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自觉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1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将其坚决克服和整治掉。这种完善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方法是( )
A.陶冶情操B.学思明理C.省察克治D.慎独自律
1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B.努力贯彻公平正义原则,严格守持公平正义底线
C.建设完善的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8.下列行为规范中,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是( )
A.道德规范C.法律规范B.宗教规范D.纪律规范
19.法的渊源主要是指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下列关于我国法的渊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特别行政区法律不是我国法的渊源
B.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是我国法的渊源之
C.习惯在我国法的渊源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D.我国法的渊源是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
20.根据法律规范的内容的不同,可将法律规范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复合性规范。下列选项中属于授权性规范的是( )
A.公务员有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B.消费者有了解其所购买商品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C.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
D.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21.我国宪法和立法法规定,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具有相应的立法权限。下列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权限的是( )
A.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B.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等基本法律
C.制定和修改国务院各部委的行政规章
D.制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2.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行政主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活动进行法定制裁的行为。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A.管制B.拘役C.罚款D.罚金
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需年满( )
A.18周岁B.16周岁C.14周岁D.10周岁
24.下列纠纷中,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申请仲裁的是( )
A.婚姻纠纷B.合同纠纷C.监护纠纷D.继承纠纷
25.《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法》对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调解程序和调解协议等作了规定。下列关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B.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可以自行收取调解费用
C.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原则
D.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司法机构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7.简述爱国主义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28.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29.简述行政执法的概念和特点
30.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联系实际论述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应该培养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2.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33.论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和提出的重要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卷七答案
一、单选题
1-5、ACDBB 6-10、ACDCC
11-15、DBDDB 16-20、CBBABC 21-25、CDAAA
二、简答题
26.简述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答:(1)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4)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5)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7.简述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答:(1)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追求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2)提高自身主体素质和能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3)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变为现实
2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答:(1)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2)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为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服务。
(3) 社会主义德治与社会主义法治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德治的制度前提,社会主义德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支柱。
29.如何理解和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2)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3)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30.简述宪法的特征。
答:(1)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它的修改,须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会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三、论述题
31.联系实际论述追求理想必须艰苦奋斗。
答:(1)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把理想变为现实需要一个过程。理想目标越高,其实现就越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奋斗,这是对人们耐心和信心的考验。
(2)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人们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上,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是难免的,因此要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在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始终充满热忱。
(3)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理想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它的实现需要对自我和现实作出较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必然会遇到各种阻碍和困难,因此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
(4)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正是在为了追求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人们的理想信念经受了考验,得到了磨炼,从而变得更加坚定
32.联系实际论述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1)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道德准则,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
(2)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人都应自觉遵守。
(3)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会公德既是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的公共生活准则,也是社会成员进一步提升道德境界的基础,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4)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基础性工程。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
33.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答:(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新型的法律制度,有着与以往剥削阶级类型法律制度不同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它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法律制度。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它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形成共同意志,并将共同意志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它冲破了少数人狭隘利益的局限,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与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与法律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也是一致的,因而较其他类型的法律更具先进性和科学性。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卷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DBCA 6-10、BACAD 11-15、DDABD 16-20、CDCDB 21-25、BCABC
二、简答题
26.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答:(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7.简述爱国主义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答:(1)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
(2)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其中,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深层内容,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基本政治要求。
28.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答:(1)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9.简述行政执法的概念和特点
答:(1)行政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2)行政执法的特点有:①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②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③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④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
30.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答:(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保守国家秘密
(4)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5)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6)依法纳税
三、论述题
31.联系实际论述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应该培养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答:(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目的的达到使人们用乐观的心态看待世界,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开拓创新,为实现人生目标而拼搏
(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使人们为自己选择和确立较高的人生价值目标,并在努力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这目标
(4)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利于人生道路方向的调整,使人们将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不断调整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以豁达的心态和务实的精神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方向前进。
32.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答:(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这既是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2)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可能抛弃传统凭空产生,而应当是中华民族全部优良道德传统合乎规律的发展
(3)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来看,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能够使体现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增进我们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自信,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有利于每个中国人道德品质的完善和中华民族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
33.论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和提出的重要意义。
答:此考点属旧教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