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详情
  • 相关信息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卷3-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绪P4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B.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C.社会主义荣辱观D.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1P62)人生观的核心是(   )
A.人生目的B.人生价值C.人生态度D.人生理想
3.(1P65)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   )
A.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B.人的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4.(1P68)在社会生活中,人生实践体现出一些价值。其中,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指的是人生的(   )
A.自我价值B.群体价值C.外在价值D.社会价值
5.(2P81)下列关于信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B.坚定的信念往往伴随着炽热的感情
C.信念是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设计和想象D.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
6.(2P86)推动人生自觉活动的力量可能来自内部或外部的许多方面,但其中最根本最持久的是(   )
A.人生的素质和品德B.人生的修养和境界
C.人生的情感和态度D.人生的理想和信念
7.(2P98)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统一体现在
A.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B.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
C.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
D.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在将来又会变成新的现实
8.(3P103)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主要任务从反帝反封转变为(   )
A.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B.搞好同欧洲国家的关系
C.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产量D.缩小城市和农村差距
9.(3P108)在当代,对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来说,爱国主以首先体现在(   )
A.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B.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
C.全面肯定和接受中华民族道德传统D.把中国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
10.(3P109)实践证明: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   )
A.共产党的领导B.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D.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11.(4P126)恩格斯指出,在阶级社会中,“人们自觉或不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这句话说明(   )
A.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极为有限
B.道德因反映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C.有什么样的道德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
D.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并不必然引起道德的发展变化
12.(4P141)在社会规范体系中,法律与道德是两种不同的行为规范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必定是法律所制裁的行为
B.法律是道德形成的基础,能够为道德规范的制订提供依据
C.法律的调节更具有广泛性,能够渗透到道德不能调节的领域
D.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
13.(4P145)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要
A.坚持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B.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为集体利益任意牺牲个人利益D.为个人利益暂时放弃集体利益
14.(5P152)乘车、登机、坐船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游览观光、购物、提款时按先后顺序,不插队等都属于对社会公德中(   )
A.文明礼貌的要求B.爱护公物的要求C.助人为乐的要求D.保护环境的要求
15.(5P157)职业产生于社会分工,每种职业都有它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由此产生的职业规范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这导致了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   )
A.稳定性B.专业性C.强制性D.统一性
16.(5P158)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都应该表里如一、信守诺言、讲求信誉、诚实劳动。这是职业道德中(   )
A.诚实守信的要求B.爱岗敬业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D.服务群众的要求
17.(6P181)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条件是(   )
A.尊法B.学法C.守法D.用法
18.(6P187)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   )
A.制定B.实施C.监督D.保障
19.(6P198)依法治国的关键是(   )
A.坚持党的领导B.依法执政C.保证公平正义D.保障法律实施
20.(7P201)就本质而言,法所体现的是(   )
A.统治阶级的意志B.当权者个人的意志
C.被统治阶级的意志D.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
21.(7P209)法律行为按当事人的认知状态,可以分为(   )
A.善意行为和恶意行为B.法定行为和约定行为
C.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D.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22.(7P219)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是(   )
A.法律解释B.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清理C.法律汇编D.法律编纂
23.(8P23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以上权利属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中的(   )
A.宗教信仰自由B政治权利和自由C.公民的人身自由D.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24.(8P254)某餐饮企业对下列行政行为不服,其中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
A.工商部门为邻近餐馆颁发《营业许可证》
B.城管部门在对其执法检查中损坏了部分物品
C.卫生部门颁布《加强餐饮服务人员健康检查的规定》
D.劳动部门要求所有企业必须依法与雇员签订劳动合同
25.(8P257)刑事诉讼程序包含若干阶段,其开始的标志是(   )
A.侦查B.立案C.审判D.公诉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2P83)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
27.(3P115)简述爱国主义包含的三个基本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8.(5P157)职业道德有哪些基本特点
29.(7P206)简述法律关系的特征
30.(8P249)简述刑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2P86)为什么说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32.(4P126)为什么说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33.(6P191)论述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具体措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卷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ADAC  6-10、DDAAA
11-15、BDBAB  16-20、ABBBA  21-25、ABCBB
二、简答题
26.(2P83)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
答:(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27.(3P115)简述爱国主义包含的三个基本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爱国主义包含着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爱国情感是基础,爱国思想是灵魂,爱国行为是体现。只有做到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相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培育爱国情感,树立爱国思想,履行爱国行为,做忠诚坚定的爱国者,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自觉追求
28.(5P12)职业道德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1)规范性和专业性2)可操作性与准强制性3)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29(7P206)简述法律关系的特在
答:(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4)法律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30.(8P249)简述刑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答:(1)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是:①罪刑法定原则
②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③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三、论述题
四、31.(2P86)为什么说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答:人的精神世界犹如一座大厦,缺少支柱就会倒塌,而理想信念就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的支撑作用往往是在困难的时候、在严酷的考验中得到体现的。在现实人生中,当人们遇到特殊困难或重大打击,有时甚至陷入绝望境地的时候,如果没有一种力量来支撑自己,人就会垮下来。而理想信念正是在这样的地方和时候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不为巨大的困难所压倒,而且使人在困难和逆境中振作起来,战胜艰难险阻。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销厅情甲,不能御也。”意思是说,志存高远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达到,再坚固的东西也能突破。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无数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支撑起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就是习近平所讲的理想信念这一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32.(4P2)为什么说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答: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这种特殊性表现为道德是以能动的方式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道德
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区别于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的规范体系,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1)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道德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是提倡“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它通过社会舆论、传
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通过说服、劝阻范等方式起作用,不靠外部强制力量来维持。而政治法律是强行规定“必须怎样”“不准怎样”,通过国家政
权机关强制执行的方式来调节人们的相互关系。
(2) 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意识形态都氵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道德规范比政治规范、法律规范等其他意识形态变化得更慢,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
(3) 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人类生活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都需要道德来调节
33.(6P191)试述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具体措施
答:(1)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2)完善立法体制。
完善立法机制,要求做到以下四个方面:①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②健全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③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④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
(4)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健全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推进立法精细化。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起草征求人大代表
意见制度,增加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人数,更多发挥人大代表参与起草和修改法律作用。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
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4)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等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的立法。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
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健全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和方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绪P46)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   )
A.核心价值体系B.核心的民族精神
C.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D.统治阶级指定的核心价值观
2.(1P56)人的根本属性是(   )
人,在一生中也有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劳动属性D.物质属性
3.(1P66)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需要用(   )
A.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B.愤世嫉俗的人生态度
C.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D.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4.(1P69)人生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下列关于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与他对社会的贡献无关
C.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D.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5.(2P82)在科技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梦想过许多东西,如千里眼、顺风耳、飞毯、神枪之类,而像现代生活中普及的电话电视、电脑等,是那时的人们连想都想不到的。这说明,理想具有()
A.共同性B.时代性C.阶级性D.思想性
6.(2P84)由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可以分为不同的领域,理想信念也就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其中人们在做人方面的向往和追求是(   )
A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中其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D.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7.(2P86)从社会政治方面的理想信念看,现时代科学的理想信念是(   )
A.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信念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C.“民主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D.联邦制的民主共和国理想信念
8.(3P104)中华民族富于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三元里人民抗英、全民族抗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体现了(   )
A.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爱国主义传统
B.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爱国主义传统
C.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传统
D.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传统
9.(3P107)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是(   )
A.辛亥革命进民结的B.七七事变C.九一八事变D.五四运动
10.(3P113)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称为(   )
A.民族精神B.时代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D.改革创新精神
11.(4P128)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人B.工具C.市场D.生产资料
12.(4P13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古代先贤主张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礼之用,和为贵”等,可以概括为()
A.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B.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C.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D.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13.(4P144)为人民服务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的不同层次的要求,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为人民服务的要求的是(   )
A.一心为公、无私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人回全
B.顾全大局、先公后私、爱岗敬业、办事公道(=
C.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贫济困
D.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尊崇拜金、享乐
14.(5P152)尊老爱幼,尊重他人,穿着整洁稈体,语言文明,不油腔滑调,不恶语伤人,说话注意场合,和气文雅。这些是社会公德中(   )
A.文明礼貌的要求B.保护环境的要求C、助人为乐的要求D.遵纪守法的要求
15.(5P158)从业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这是职业道德中(   )
A.爱岗敬业的要求B.办事公道的要求
C.服务群众的要求D.诚实守信的要求
16.(5P159)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取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不假公济私。这体现了职业道德中(   )
A.爱岗敬业的要求B.奉献社会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D.服务群众的要求
17.(6P181)培养法治思维的首要前提是(   )
A.尊法B.学法C.守法D.用法
18.(6P182)培养法治思维实践的基础是(   )
A.尊法B.学法C.守法D.用法
19.(6P18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是(   )
A.法律的科学制定B.法律的有效实施
C.法律的严密监督D.法律的有力保障
20.(7P201)对“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法是最高统治者的意志
B.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法律
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简单相加
D.统治阶级总是将自己的意志通过立法上升为国家意志
21.(7P203)法在满足一般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需要以及维护全体社会成员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属于法的(   )
A.指引作用B.教育作用C.社会作用D.制裁作用
22.(7P219)法律解释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下列法律解释中属于非正式解释的是(   )
A.中国法学会所作的解释B.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解释
C.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所作的解释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解释
23.(8P226)我国宪法的修改,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会代表的(   )
A.五分之一以上多数通过B.二分之一以上多数通过
C.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D.四分之三以上多数通过
24.(8P237)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要兼顾各方的利益,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这是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中(   )
A.平等原则的体现B.自愿原则的体现
C.公平原则的体现D.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
25.(8P239)用益物权是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下列属于用益物权的是(   )
A.质权B.地役权C.抵押权D.留置权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4P120)简述如何端正思想,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团结和统一
27.(4P139)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是什么?
28.(6P189)什么是“四善于”?
29.(7P204)简述法学界对于法律规范逻辑结构分析的主要看法
30.(8P256)简述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类型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1P73)试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32.(2P83)如何面对理想信念的多样性
33.(8P244)试论述行政责任的含义以及不同类型主体如何承担责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卷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BCCB      6-10、ABDAA
11-15、AADAA   16-20、CACBD  21-25、CACCB
二、简答题
26.(3P120)简述如何端正思想,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团结和统一
答:(1)要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凡事都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和大局出发,既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强调把这种精神转化为强国动力,首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事情办好。(2)要在思想上对西方遏制我国发展的战略图谋保持高度警觉,充分认识不同发展模式、价值观念较量的长期性、复杂性,谨防成为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
国的传声筒和马前卒
27.(4P139)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是什么?
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28.(6P189)什么是“四善于”?
答: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29.(7P204)简述法学界对于法律规范逻辑结构分析的主要看法?
答: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主要有二要素说和三要素说。二要素说将法律规范的结构分为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三要素说将法律规范的结构分为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部分。
30.(8P256)简述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的概念和类型。
答:(1)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依法对其适用的暂时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强制方法。
(2)《刑事诉讼法》中的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速捕。
三、论述题
31.(1P73)试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答: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要从自然界获取维持自身生存的物质资料。但人又和其他动物不同,人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生活,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人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只有遵循自
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据此,科学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不好,会带来社会动荡、国家衰败;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不好,同样会带来社会崩溃、文明衰退
32.(2P83)如何面对理想信念的多样性?
答:面对理想信念的多样性,一方面,我们要承认这是正常的现象,不强求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理想信念有相同之处,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同一个人的不同理想信念之间往往有内在联系,从而形成理想信念的体系。如果个人的许多理想信念相互矛盾,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那么他在行为选择时就会进退失据、无所适从
事实上,一个人所拥有的许多理想信念在大小和层次上是不同的,有的处于最高的层次,有的处于中间层,还有的处于最低层。它们各安其位,形成有序的系统。
33.(8P244)试论述行政责任的含义以及不同类型主体如何承担责任。
答:(1)含义: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违反或不履行行政法律规范而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2)依据行政责任的主体不同,划分为行政主体承担的行政责任、公务员承担的行政责任和行政相对人承担的行政责任。行政机关应履行行政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公务员应当遵守行政纪律,否则就要受到行政处分,对公务员的行政处分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相对一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依法应承担的后果